30 10月 2016

事情記錄「波蘭金庸」奪奇幻大獎:遊戲毀了我的小說

事情記錄「波蘭金庸」奪奇幻大獎:遊戲毀了我的小說

感想 我沒有看過他的小説。也沒有玩過這個Game。到youtube看一看這個Game是什麼回事。畫面方面真是很高水平。故事便不知道了。






href="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N4ony2r0QFs" target="_blank">Try watching this video on www.youtube.com</a>, or enable JavaScript if it is disabled in your browser.</div></div>



【on.cc東網專訊】 中古世紀的劍刃甲冑、神秘的遠古魔法、精靈與妖魔、策馬任俠的冒險,是奇幻文學最引人入勝的元素,令《魔戒》、《龍槍》等名著一直歷久不衰。而波蘭作家薩普科夫斯基(Andrzej Sapkowski)在其成名小說系列《獵魔士》(Witcher)中,寫活了有如中國武俠小說般的「俠風」,成功在奇幻文壇中別樹一幟,更為他在華文文壇贏得「波蘭金庸」的稱譽。薩普科夫斯基去年因小說被改編成膾炙人口的電子遊戲,隨即蜚聲國際文壇,日前獲頒奇幻文學大奬。惟該位作家卻對作品被改編甚為不滿,認為遊戲騎劫了小說,掀起了一場爭論。
在本月27至30日於美國俄亥俄州舉行的2016年世界奇幻大會(World Fantasy Convention),薩普科夫斯基獲頒奇幻文學界份量最重的終身成就獎,與史提芬京(Stephen King)等知名作家看齊。薩普科夫斯基在波蘭早已是「國民作家」,長期位列書店暢銷榜,作品被翻譯為20種語文。然而,真正令這位奇幻大師舉世知名的,卻非因其親手撰寫的故事與文字,而是憑一隻電子遊戲。這一點,可能他自己亦始料不及。
以《獵魔士》故事為背景的角色扮演電子遊戲《巫師3:狂獵》(The Witcher 3: Wild Hunt),憑着小說本身的深度與懾人魅力,加上峰迴路轉的劇情,於2015年推出後全球狂賣1000萬套,橫掃逾800個大小獎項,包括多個大型平台頒發的「年度最佳遊戲獎」。遊戲同樣以獵魔士傑洛特(Geralt of Rivia)為主角,劇情則是小說故事的延續,並非由薩普科夫斯基本人創作,但足以成功「帶挈」原著小說全球大賣。
《巫師3:狂獵》將薩普科夫斯基推上另一高峰,成為世界知名奇幻大師,此說法絕不為過。不過,這位68歲作家本月初受訪時,卻對遊戲帶來的影響大表不滿,認為遊戲對其小說帶來負面影響。
「不少人一看到小說封面上的遊戲圖畫,就斷定了是先有遊戲後有小說,很多奇幻文學粉絲會蔑視這種衍生小說。我要不斷向人解釋,我早於第一集遊戲面世前的12年就已成書。我亦要解釋,那條大沙蟲只在遊戲中出現,我的小說中並無那條蟲。」薩普科夫斯基明顯認為,遊戲帶來了不必要的誤解。
薩普科夫斯基更直指,遊戲創作人的出發點完完全全是為了錢,撰寫故事時當然會鬆散馬虎,並不會全情投入。他最後稱,最大的問題並非來自遊戲本身,而是遊戲創造了獨特的觀感,容易被作為與小說的比較:「我並非妒忌遊戲的巨大成功,完全不是。但《獵魔士》原創者這名銜只得一個,是屬於我的,沒人可以從我拿走它。」
薩普科夫斯基對遊戲的不屑,並不止此。在早前的一個波蘭小說大會上,他稱身邊所認識的人,全部皆無玩《巫師3:狂獵》:「因我慣與聰明人為伍。」這句說話迅即傷了廣大「機迷」的心,引來激烈回響,在互聯網上掀起一陣風雨。
台灣翻譯專家:遊戲是閱讀原著的誘因
本網記者訪問了台灣奇幻小說翻譯專家朱學恒,他早前亦曾跟作者本人見面。朱學恒表示,薩普科夫斯基的作品在華文世界頗受歡迎,因為小說建立在童話故事背景上,偏向寫實風格,所以帶來截然不同的感覺,凌駕其他作品。「我覺得以譯者角度來看,每一次改編或翻譯,都是對原著的破壞。雖然可以擴大接觸(讀者)的範圍,但問題在於並非每位作者都可以接受自己的創造物受破壞和改變。」他指自己雖然支持改編和翻譯外國小說,但作者可能覺得自己小孩被毀容,以至難以接受。
朱學恒指,該電子遊戲是直到第三輯《巫師3:狂獵》才大受歡迎,認為遊戲增加了閱讀的趣味,因為許多只處於幻想的場景都可以自由擴展;對本來不認識薩普科夫斯基的民眾而言,這是一個閱讀原著的誘因。被問及小說改編成遊戲後,對作者本人的影響是好還是壞,他沒有直接回應,只笑言:「可能(遊戲改編)版稅給的不夠多吧。」




The article source is from the on.cc and the images are from the Internet.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